close

air  

photo credit: 浦公英

 

不久前我那念電機系的室友也問了這個問題
他覺得醫學機器有一天會取代醫生
總有一天,
全部的病只要做一個檢查,
或是抽個血就可以診斷出來了。...

現在做不到不代表以後做不到。
醫生都會變成機器人,誤診率會降為0%

我因此跟他激烈辯論了半個小時,
辯論前我們做了四個假設

假設1-
機器只能做診斷,無法獨立思考,也不能有學習能力。
(這是廢話,如果機器可以像人腦一樣思考學習,那麼全世界的工作都可以被機器取代,本篇也失去討論意義)

假設2
機器懂的不比設計者多

假設3
機器判讀正確性100%,零誤差
Head CT能100%判讀中風/腦癌/腦水腫
Chest X光100%判讀肺炎/氣胸/ILD
(PS目前當然不可能,以後也不太可能
不過為了方便討論就先這樣假設吧)


假設 4
檢驗師,護理師,藥師等其他醫院職員照常工作。
唯一被機器取代的只有醫生。
(等等,為什麼這麼仇醫?XD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好,先從”診斷”開始說起。

今天一個爸爸帶了一個五歲小女孩走進診所,
她發了三天高燒,看起來病懨懨的,
爸爸問她哪裡不舒服她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。

你覺得這位爸爸會怎麼做?

是哪個器官出問題?
是腦部? 肺部? 胃? 腸? 盲腸? 肝? 尿道炎?
是細菌感染? 病毒感染?
還是某種罕見的遺傳疾病?

是先做胸部X光呢,還是腹部X光?
是先做頭部電腦斷層呢,還是核磁共振?
是先抽血檢查呢,還是做尿液檢查?是要做胃鏡呢,還是該做大腸鏡?

沒有受過醫學訓練的爸爸不知道要做哪個檢查
所以他很自然的,把診所內全部的機器都用了一次。

小女孩最後得到了正確的診斷
可是也因此接受到高度的輻射量和被抽了一堆血。

我們偉大的健保局也為了這個小女孩花了大筆鈔票,
然後全民買單。

在這個醫療浪費的時代
你覺得100%靠機器診斷(核磁共振是很貴的…)真的比看醫生好嗎…?你覺得讓小女孩做這麼多非必要的檢查是好事嗎?

這裡我用的例子是小女孩,
不過就算是成年人也不一定可以精準的說出自己的病徵

說實話,醫學裡面最難的是History taking (病史採集),
也就是向病人問出”對”的問題。

尤其很多病徵病人自己根本不知道,
醫生如果不特別開口詢問病人是不會說的。

有經驗的醫生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從病人口中問出重要的問題,
做完理學檢查,然後仔細評估需不需要靠機器確認。

有些病醫生可以只靠問診診斷,
根本不用照X光片

這種思考方式稱為” clinical reasoning”,
是機器無法取代的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額外補充-

其實”診斷”只是醫生工作的一小部份而已
不是大部分

醫生其他的工作有包含治療,教學,和研究

現代人大部份得的病大約是心臟病,高血壓,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這些病診斷非常簡單 (有興趣請google一下criteria),
可是治療確需要花上許多時間和心力

絕對不是診斷完後隨便開個藥就可以洗洗睡了

醫生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research (研究)。

我這裡說的不是那種要花上國家大筆經費的研究,
而是臨床上的觀察。

假設一個醫生在行醫生涯內發現許多類似的症狀,
他可能會有辦法找出他們之間的關聯性,
因此找出病因,還有治療方式。

代表性人物就是Barry Marshall

所以說,醫生除了診斷/治病以外,同時還可以是個scientist
如果沒有醫生,很多病是找不出答案的。

 


最後呢,
我要說的是醫病關係。

這幾年醫病關係惡化的速度令人咋舌
不過我依然深信一個好的醫生應該醫病•醫人•醫心.

很多病是需要”互信”才能有效治療的
像是心裡疾病,精神病,和許多慢性病。

很多病人需要的是他們可以信賴的醫生,
而不是一台冷冰冰的機器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打了這麼多,
不過最後還是沒有說服室友...

 


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法? XD
歡迎討論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lyfishy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4) 人氣()